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新教材备课会

发布人: 赵艺博    发布时间: 2021-09-07    浏览次数: 190


95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研室组织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四楼会议室集中观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新教材备课会。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精神,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2018年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主义发展成就,中宣部、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修订工作,新教材于2021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本次新教材集中培训暨集体备课会旨在使任课教师了解新教材修订概况、指导思想及基本精神,掌握新教材教学总体要求、新特征、内容变化、教学重难点,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老师们不仅在线上先后观看了天津师范大学李朝阳、王雪超,上海交通大学李梁等三位思政课教学名师对新教材的解读及教学方法的传授,还在线上备课会结束后围绕着新学期教学内容进行了研讨。

胡现岭院长结合今年7月河南汛情、疫情叠加的状况,要求教师们要善于利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生动事例,把灾难作为最好的教材,做好学生思想引领,上好思政开学第一课。

王国民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新学期可以在课堂上邀请参加抗洪防疫的学生志愿者分享感人故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抗疫历史进行对比分析,传授抗疫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思政课堂的“实”与“活”。

王丽歌老师认为,今后纲要课教学要多把我国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讲述给学生,因为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国家危机时刻,人民危难关头,总会有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挺身而出逆流而上,用大爱、用热血甚至生命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小家为大家、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中华民族团结克难、百折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得以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源泉。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知党爱党、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把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刘志敏老师也表示,作为90后教师,她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今年特殊的秋季第一课中,精选抗洪防疫的典型案例,发掘学生群体中的英雄人物,将“青年”“担当”“使命”等宝贵红色精神融入到思政课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责任、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